《分手大师》剧照
明星网讯 喜剧电影作为精神产品中较为通俗的类别,创作者只能先从幽默、搞笑开始,这就是“把握住底线”。喜剧电影负责搞笑,走遍天下也是这个道理。
近日,作家编剧陆天明炮轰《分手大师》,且喊话导演邓超的妻子孙俪,请她管管邓超。这一事件,引发了围观群众对于“喜剧电影的意义所在”的讨论——喜剧电影是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大家分明要在舆论场里对喜剧电影做终极意义上的哲学讨论,当然陆天明要孙俪管邓超是很有喜剧效果的。
一言以蔽之,“喜剧电影是以产生结果是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电影有多种类型片,喜剧电影就是负责搞笑,走遍天下也是这个道理。改编自先锋、非主流话剧的《分手大师》,可以带给特定观众笑的效果,即便不够高冷,至少做到了娱乐功能,当然本片无法起到什么教育作用。
在相当长的时间段里,中国的艺术(从京剧、相声到电影)都秉承着“教育第一、娱乐第二”的创作理念,教化第一的固定思路最终走向创作模式化的死胡同。年轻的一代人也需要娱乐,他们有着太多的正能量教育机会,如果连去看喜剧电影也被训诫,也许只有在正反乌托邦小说里才有可行性。现在的年轻人,知道看喜剧电影在做什么,又有多少人是因为看电影听相声而走上“不归路”?
卓别林够高冷,能够符合教条意义上的喜剧电影,许冠文、成龙、黄百鸣、陈佩斯、金·凯瑞、周星驰、冯小刚、宁浩等主导的喜剧电影,风格与形式、主题与内涵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冷面笑、无厘头、动作喜剧、社会喜剧、黑色幽默等等多元存在,才发展并且丰富了观众的娱乐生活,当然他们的某些电影在公映之后(甚至是多年之后)被赋予其他审美层面的追加褒扬,也是很正常的结果。然而,喜剧电影作为精神产品中较为通俗(不喜者经常使用低俗、庸俗、恶俗、烂俗等词汇来界定)的类别,创作者只能先从幽默、搞笑开始,这就是“把握住底线”,喜剧电影不搞笑,才搞笑呢!
那些立志创作喜剧电影的电影人,还是先从怎样搞好喜剧要素开始吧。喜剧的技术、艺术、故事、情绪等都大有讲究,可深挖之处甚多,尤其是当前中国的喜剧资源很是富裕,邓超应该向周星驰、金·凯瑞学习精益求精搞喜剧,跑偏了的批评者陆天明这一点说得对,当前的喜剧表演者距离周星驰、金·凯瑞太过遥远。至于喜剧之外的、对于时代精神的反映(陆天明语:没有信仰没有底线,这在我看来都是轻的,我觉得处于崩溃前夕),那恐怕不是喜剧电影人能够指明的方向。
最后说一句,个人觉得《分手大师》一般般,可以看看没什么特别值得表扬或批评之处。
本文来源于明星网:hTTp://news.mingxing.com/read/92/275972001.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不保留本文链接视为侵权,谢谢合作!
来源:阅天下(www.xakhj.com),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www.xakhj.com/post/24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