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阅尽天下有趣的新鲜事!
双方争执画面
成都一男子在地铁安检处与工作人员产生争执,相关视频画面传开后引发热议。要知道在争吵的过程中,当事男子不仅称自己是成都本地人,还扬言看不起外地人,情绪激动处怒吼“外地人为什么要来成都”,还强调“自己在重庆也有家(此处应该指有房子)”。
基于这个事实,再结合事后成都地铁工作人员的回应(当事男子携带挎包未过安检,被工作人员提醒需过安检机或开包检查时,但当事男子不愿意,双方便发生争执。),当事男子的言行基本上可归为歇斯底里。
不过在这个事情上,虽然成都地铁工作人员的回应是平实的,但不排除忙碌秩序下,双方的即时态度走样使得交互走向激化。之所以这样强调,就在于我们在看待当事男子的言行时,既要进行批判,也要警惕过度批判。
就事论事地讲,当事男子“看不起外地人”的系列言语,确实会招致外地人的反感。因为究其根本,“看不起外地人”和“地域黑”属于同类认知。一般来讲,言行主体会通过强化自身的优势,放大对方的弊病,以此实现道德上的居高临下。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类似的认知(“看不起外地人”和“地域黑”)多半是非正式场合下的戏谑之谈,真要是刨根问底,多半又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仅凭少数人的言行举止,就要概括所有人的言行举止,显然是偷懒的逻辑。
就此而言,与其说当事男子拿本地人的身份摆谱,不如说他是给本地人抹黑。当然这种说法,也只是基于是非评判而言的,真要是掰扯起来,当事男子又怎能代表本地人对外地人行使评判权呢?
只是在这个事情上,因为当事男子的言行难听在先,使得人们在反感他的过程中,也变得肆无忌惮。就比如通过对当事男子口音的追问,就显现出人们对“看不起外地人”和“地域黑”这类认知有多么深恶痛绝。
不少自称是成都本地人出来鉴定称:“不止成都三环内不是这个口音,周遭县城也没有这种口音”,“明显是给成都抹黑,有多远滚多远”,“他要是成都人,算我输”。如此种种,都意在强调当事男子不是本地人。
对于这种质疑,虽然并不严谨,但是就回击当事男子在公共场合下的失态而言,却也并不过分。尤其对于围观性的评议,本身就是非正式的,只要不是恶意指责,就可以理解为道德层面的自治。
另外当事男子强调“自己在重庆也有家(此处应该指有房子)”,这应该是想基于自身经济实力来压倒工作人员。我们暂且不论这样的言语是否得体,但是言语本身所反映出来的心态却值得玩味。
毕竟这又一次实证房子是国人的“硬通货”。就好像房子不仅能体现个人的经济实力,也能支撑个人的道德实力,起码就常规社交来讲,人们很在意这个事情。对于这个现实,即便所有人都知道这并不是一回事儿,但依然很享受自欺的过程。
就比如成都这位“看不起外地人”的男子,虽然他只是想借助如此言语赢得争执,但是却反映出潜意识里自欺的一面。毫不夸张地讲,等到当事男子冷静下来后,可能他都觉得自己所说的话有些过头,但是不可回避的是,为何他要拿这样无脑的言语公开指责对方呢?
与此同时,但凡在网络上掀起“看不起外地人”和“地域黑”的话题,基本上都是互骂的即视感。在这个事情上,仅就风评来看好像是真实的,可真要是走进现实中(公开评议),想必谁要是拿“看不起外地人”和“地域黑”说事儿,基本上会被认为不是个现代人。
在很长一段时期,之所以“地域黑”很盛行,就在于人们的信息交互比较慢,使得跨地域的了解变得线性化和标签化。但是伴随着跨地域的交互加速,“地域黑”就逐步被淡化,甚至只存在于熟人之间互相打趣的玩笑话中。
然而吊诡的是,即便主流的意识中已经不太支持类似“看不起外地人”和“地域黑”的认知,但是作为社会性的偏狭母题,它却又总能植根于矇昧者的心。不得不说,这更值得我们去深思。
来源:阅天下(www.xakhj.com),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www.xakhj.com/post/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