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头条 » 正文

专家:做好抗大旱长旱的准备

91 人参与  2022年08月24日 13:40  分类 : 热点头条  评论

【专家:做好抗大旱长旱的准备】

长江流域旱情仍在持续。自8月16日12时起,水利部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水库群、鄱阳湖赣抚信饶修“五河”水库群加大出库流量为下游补水,此次计划补水14.8亿立方米。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主任吕娟表示,长江流域为我国著名的伏旱区,主汛期发生干旱并不罕见。她同时表示,要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呼吁相关部门提前谋划极端干旱备灾战略。

长江流域为我国著名伏旱区

新京报:长江流域“汛期反枯”引发关注,从历史监测数据来看,这一现象是否罕见?

吕娟:长江流域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水系之一,是世界第三大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067毫米,水资源相对比较丰沛,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

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大部持续高温少雨,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5成,长江及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两成至八成。当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4.85米-6.13米,创有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而且长江流域旱情发展迅速,截至8月16日,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省(市)耕地受旱面积1232万亩,83万人、16万头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响。

至于长江流域主汛期遇上干旱这个问题,实际上并不罕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干旱事件本身是变率意义上的一种临时性现象,是大气环流和主要天气系统持续异常的直接反映,不同于人们印象中那些由于气候、海陆分布、地形等相对稳定的因素在某一相对固定地区形成的常年水分短缺现象,那是干燥。

二是长江流域是我国著名的伏旱区,基本上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夏伏旱出现,较严重的有2006、2013、2017、2019等年份,只是今年的夏伏旱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自6月中旬开始降水偏少,已持续两个月,且还在发展之中。历史典型的夏伏旱事件大部分年份旱情从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发展,8月中旬前后达到高峰,8月下旬受台风降水影响逐渐缓解,通常持续一个多月。所以说,长江流域主汛期发生干旱并不是罕见的事情。

新京报:发生此次旱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吕娟:此次旱情的原因,主要还是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通常情况下,7-8月长江上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为多雨区,而长江中下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不利于降雨,易发生夏伏旱。

今年7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大、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长江全流域持续高温少雨、河湖来水明显偏少,水位显著偏低,这一点是比较少见的,历史上一些典型干旱事件如2006年主要发生在长江上游,2013年、2017年、2019年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

水利部门有计划地为抗旱储备水源

新京报:水利部此前启动了干旱防御IV级应急响应,这属于什么级别的响应?往年同期是否发出过类似应急响应?

吕娟:针对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水利部专门出台了《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按照此规程,根据预报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干旱灾害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发展程度、发展趋势、影响范围等因素,水利部干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启动和终止时针对具体流域和区域,级别分别从低到高分为四级: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2019年10月25日,水利部针对长江流域的旱情,启动过旱灾防御Ⅳ级应急响应。2022年8月11日,是水利部第二次启动该级别的干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

新京报:主汛期遇上干旱,水利部门有何准备和应对举措?

吕娟:刚刚已经说到,长江流域是我国著名的伏旱区,基本上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夏伏旱出现,再加上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旱涝急转的现象,水利部及沿江各省份水利部门水旱灾害防御两手抓是常态化工作。汛期开展防洪调度、旱期开展水旱调度都提前备有预案和应急响应措施。

今年,水利部也是提早谋划、科学调度,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有计划地提前增加长江流域上中游水库群、“两湖”水库群蓄水,为抗旱储备水源。因此,今年的旱情并不是意料之外,只是当前中长期干旱预报的能力和精度尚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对于干旱的发展演变趋势还比较难以准确判断。

此次旱情已对农业、人畜饮水、生态等造成影响

新京报:旱情给长江流域相关省市带来什么影响?

吕娟:截至8月中旬,本次旱情已经对长江流域相关省市农业、人畜饮水及生态等不同方面造成了一定影响。首先,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目前,西南的四川、重庆等地区一季稻已开始灌浆结实,大部分进入乳熟期、成熟期,部分处于抽穗扬花期,正是对温度、水分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持续性重度少雨缺墒会导致结实率降低,不利一季稻产量的形成。

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华南地区一季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部分早熟品种处于抽穗扬花至灌浆结实期,双季晚稻处于返青分蘖期,高温热害影响明显。虽然大中型灌区水源可得到有效保障,但部分望天田、灌区末端受旱较重。

其次,对人畜饮水的影响。持续高温少雨导致部分以小型水库或山泉水、溪流水作为水源的分散供水工程水源枯竭,部分群众供水受到一定影响,一些群众需要拉水送水保障生活用水。

但是,水利部门因地制宜采取临时调水、新开水源、延伸管网、分时供水、拉水送水等措施,确保农村群众饮水安全,保障规模化养殖牲畜基本饮水需求。

再有,此次旱情对生态也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8月以来,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持续,洞庭湖、鄱阳湖等水位持续下降,草洲和浅滩面积扩大,大片滩涂裸露,湖床变成茫茫“草原”,不仅让湖区的水产养殖、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更让湖区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相关部门应提前谋划极端干旱备灾战略

新京报:针对此次旱情,你有何应对建议?

吕娟:目前,长江流域旱情发展迅速,根据气象及水文部门的预测,8月底前长江流域降水、来水总体仍将偏少,9月份中下游大部地区降水来水仍可能继续偏少,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干旱情势可能进一步发展,长江上游水库群蓄水形势严峻。

因此,首先,在战略上要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实际上,目前的旱情还远不是历史上发生的一些极端干旱事件,像明崇祯末年干旱前后持续17年、清光绪初年干旱前后持续5年。所以,也借此机会呼吁相关部门提前谋划极端干旱备灾战略。受旱地区有必要按照最不利情况考虑,提前制定当前到明年汛前的区域应急供水方案,因地制宜兴建临时抗旱水源工程,化解发生大范围群众饮水困难的风险。

其二,要牢牢抓住水利工程联合调度这一“利器”和“重器”。水利部已经于8月16日启动“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从统筹抗旱水源、科学制定调度方案和实施抗旱供水联合调度等多方面落实行动。当然,除了从国家和部门的层面需要做好战略和战术准备,作为普通民众,也需要节约用水,不浪费每一滴水。

新京报: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牵头,10家单位联合完成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范围干旱监测预报与灾害风险防范技术和示范”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破解干旱问题?

吕娟:2000-2001年,我国发生了全国性严重干旱,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2005年,水利部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设立了抗旱减灾研究机构,专门从事抗旱减灾战略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品设备研发。

“大范围干旱监测预报与灾害风险防范技术和示范”项目围绕抗旱减灾亟须解决的技术短板及实践需求,系统揭示了“变化环境下大范围长历时气象、水文、农业干旱灾害成灾机理及演变规律”“农业、城市、生态等不同承灾对象旱灾风险孕育机理”“大范围旱灾风险调控机理及综合防范机制”等三大科学问题,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

考虑到近年来长江流域干旱频发,该项目将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三个示范区之一,开展了一系列示范研究。在2019年长江中下游干旱期间,该项目将高精度干旱监测技术、旱灾风险动态评估技术等研究成果用于相关情势分析之中,向科技部、水利部等主管部门提交了《南方持续干旱暴露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短板》《南方干旱形势及对策建议》等政策咨询报告,针对技术、装备和政策方面提出了多项应对建议,相关建议被采纳,同时相关建议已被《“十四五”水旱灾害防御规划》采纳。

新京报记者吴婷婷

来源:阅天下(www.xakhj.com),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www.xakhj.com/post/52851.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相关文章
  • 评论(0)

       专家:做好抗大旱长旱的准备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随机文章

        赞助商广告

        广告联系

        Copyright © 2021-2023 阅天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