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阅尽天下有趣的新鲜事!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以网络视频形式举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郭卫民通报了本次政协会议的议程安排: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将于3月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10日上午闭幕,会期6天。
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审议通过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政治决议等决议和报告。
郭卫民介绍,本次大会期间将安排开幕会、闭幕会以及两次大会发言,安排5次小组会议。开幕会、闭幕会将邀请外国驻华使节旁听。目前大会筹备工作已全部准备就绪。
中国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
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有记者提问:今年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预期中国经济今年表现如何,宏观政策稳定经济的着力点是什么?政协对此有哪些建议?
郭卫民说,中国经济走势是舆论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围绕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是全国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经济形势,委员们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形势的多重考验,去年中国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态势,经济增速8.1%,经济总量超过11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1.2万美元,这表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今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委员们认为,今年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作的部署落实到位,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针对国内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委员们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有委员建议,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有效拓展国内需求,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要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包括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要十分注重各种政策出台的统筹和解读,及时研判风险,化解公众疑虑,稳定市场主体预期。
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都认为,中国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防疫政策
符合国情、符合科学规律
有记者提问:中国应对疫情的“动态清零”政策很大程度上防止在中国出现大规模感染和死亡病例,随着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步开放,中国是否需要对国内防疫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果中国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政策,经济成本是否会上升?是否会阻碍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人员交往与互动?全国政协委员对此怎么看?
郭卫民表示,疫情防控政策是国内外舆论都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始终坚持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两年多来,来自医卫、科技等各界别的政协委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同时围绕相关政策研究讨论,提出了意见建议。委员们表示,自中国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每当出现聚集性疫情,都能根据实际情况果断处置,迅速控制疫情,较好地统筹了疫情防控、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之间的关系,保持了经济持续增长。
委员们认为,有些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疫情接连出现反复,医疗资源被大量挤兑,重症和死亡病例不断增加。而中国作为有着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措施,后果难以想象。
委员们认为,疫情防控成果证明,中国的防疫政策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科学规律,中国的防疫措施相对成本低、成效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也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郭卫民说,下一步,我们要密切关注、研判国内外疫情形势的发展,加强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努力以更高水平、更小社会成本控制住疫情,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关于防疫政策对国际社会,包括中外交流的影响,我们也注意到,最近国外有些舆论认为中国的防疫政策影响了全球的供应链产业链,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正是由于中国采取了正确的防疫政策,才能率先恢复经济增长,保障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基本稳定。去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国际市场份额都创造了历史新高,为全球经贸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郭卫民还介绍了一组中国抗疫援外的数据:中国先后向150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大量的口罩、防护服、呼吸机、检测设备等防疫抗疫物资,向34个国家派出37支医疗专家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1亿剂疫苗,帮助其他国家提高疫情防控和应急救治能力。
郭卫民表示,中国的援助也是在帮助国际社会尽快克服疫情,恢复正常秩序,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交往。中国还将继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抗疫援助力度,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中国的贡献。
来源:阅天下(www.xakhj.com),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www.xakhj.com/post/7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