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阅尽天下有趣的新鲜事!
一个80末、90初出生的女生,成长在县城的中产之家,作为独生女、乖乖女或者「别人家的孩子」,一路顺风顺水地长大,大学毕业后在父母的建议下返乡,考进县城或是乡镇的体制内单位……当社会时钟把「婚恋」这件事推到眼前,接下来,她会遇到什么?
2019年,论文《县域体制内的「剩女」——基于中部D县的调查》发表,调研数据显示,在中西部等偏远地区的县域体制内,有大量的大龄未婚女性。一到二十六七岁,她们便开始承受着来自熟人社会的催婚压力,急于寻找另一半走入婚姻;但同时,受到传统婚恋观念的影响,她们普遍希望选择比自己更优秀的体制内男青年作为婚配对象,而体制内男青年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无法满足这一择偶需求,她们最终被「剩下」。
论文发表几年后,随着大众对女性议题的讨论增多,回到县城就业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这篇论文开始被频繁讨论、转发、报道。
论文第一作者欧阳静是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原本的研究领域是基层治理,但在和县城体制内工作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她发现,县域体制内大龄未婚女青年很难找到心仪的另一半,似乎是个普遍问题。
在此之前,关于婚恋话题,更多的社会关注集中于城市「剩女」、农村「剩男」,一个更有话语权和表达渠道,另一个处于社会相对弱势地位。但县城「剩女」似乎是「隐形」的,欧阳静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就像在学校里,老师总会特别关注学习拔尖和垫底的学生,处在中间的学生往往没那么受关注。」
但事实上,「隐形」的县城「剩女」实实在在地存在。论文发表后,她不时会接到来自不同县城的电话,问:是不是写的我们这里?她意识到,这一现象的普遍性甚至超出了她最初的认知。
欧阳静说话利落,习惯聚焦于事实本身,不一定「政治正确」,但却是真切的现实。上世纪80年代初,她出生于江西,有「小镇女孩」的成长经历,也有属于县城的生活经验,直到现在,她的亲人依然生活在县里,并且有几位是县乡公务员。所以,她对县域生态并不陌生,对体制内这个圈子也足够熟悉,研究起县城婚恋话题有天然的便利。
体制内适龄未婚青年性别比失衡,但县城生态下对女性的规训又更加严苛,她们一边承受着找不到心仪伴侣的压力,一边还要承受来自熟人社会的舆论压力,欧阳静说,在她的访谈对象中,有人降低标准,有人异地解决,也有人单身至今。那些曾经的好学生、乖乖女,后来顺利考进体制内、有着体面工作的女青年,唯独在婚恋的竞技场上,被「困」在原地。
如果说「女性独立」是现代社会的「应然」,那么欧阳静的调研反映的是县域语境内的「实然」。
来源:阅天下(www.xakhj.com),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www.xakhj.com/post/9029.html